海牛保级彰显老而弥坚 为民营足球的未来指明方向
体育赛事
2024年11月09日 19:11 108
顾爱芳
全媒体记者王晓瑞报道 2024赛季中超硝烟散尽,最后一轮保级大战,青岛海牛队在现场3万多名球迷的注视下,于一片险象环生中完成上岸。闯过如此惨烈的保级战形势,也难怪主帅亚森感慨道:“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,最后我们遇到很多困难,过程中有很多坎坷。但在最终,我们赢下最后一场比赛,并与看台上的3万名球迷一起庆祝。” 这惊险的一幕,颇有几分数年前天津泰达、长春亚泰虎口脱险的味道。不过,同是老牌俱乐部,青岛海牛这一次的保级意义,与当年的上述两队还存在着些许不同。不得不说的是,海牛队的上岸,更彰显了一家老牌民营俱乐部的坚韧和气质,这在当今中国足坛还是颇为难得。 实际上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,或者趋势,在于目前中国职业联赛,尤其中超,正呈现一股民营力量大幅衰退的现象。翻开积分榜就可以看出,排名前9的球队仅有一家民营俱乐部,即老字号北京国安。相比之下,保级圈则演变为民营资本的群雄大混战,从第10名至16名,仅有深圳新鹏城拥有着外企背景,算是特立独行。而最终降级的梅州客家与南通支云,也是中国足坛投资能量有限的民营俱乐部代表。 可早年间甲A联赛,民营资本也称得上颇具规模。如电器、制药、成衣和烟酒等行业,也都以饱满的情怀投身职业足球,那时,地产足球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。即便是像建业、绿城这样的老牌房企,也远不如后来的恒大、华夏大肆烧钱。但在金元时代,地产足球成为民营资本的主流,洪水猛兽式的玩法取代了早期民营资本的原始积累,可正所谓洪水来得快,去得同样更快。后金元时代不过三五年,如今,地产足球的存在感已经大幅降低。本赛季在中超,也只剩下北京国安、沧州雄狮、武汉三镇和梅州客家4队。这其中,梅州客家已经降级,而沧州雄狮和武汉队能否通过准入,看似也是扑朔迷离。至于浙江队和河南队,过去一年,两家俱乐部皆是彻底去地产化:2023年底,河南俱乐部完成二次股权结构优化,建业集团正式退出,不再占有任何股份;浙江队则是在今年9月,由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入股,绿城房产集团全面退出。 毫无疑问,在民营足球衰退的今天,地产退潮首当其冲。然而不得不要面对的是,中国职业联赛发展迄今30年,民营足球又是不可或缺。这不,两支新升班马云南玉昆和大连英博,又是两股新生力量。 但同样需要面对的是,至少在职业联赛尚不能完全养活自己的今天,民营球队想要玩转下去,屹立于顶级联赛而不倒,合理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思路无疑最为重要。而这就不得不回到本文开篇所讲的,海牛队成功保级的意义所在。但事实上,重温海牛过去十余年在三级联赛的辗转之路,某些地方就已颇为值得借鉴和学习。比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,球队怎样实现三年三级跳,又如何能够连续两年安全活跃在中超?某种程度来讲,这就与俱乐部30多年历史的底蕴和经验是分不开的。 一方面有竞技水平的维持,再有,也是寻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方程式。当然,情怀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。正如亚森在赛季结束后所言:“我们的俱乐部主席(乔伟光)是一位伟大的人。他在最困难的情况下,也总能够保持冷静,我要感谢他对我们的信任,感谢他在整个联赛中给予我们的帮助,在所有困难出现的时候,他都可以陪伴在我们身边。” 其实相比那些地产大鳄,青岛中能集团所涉足的产业,主要是以电线、电缆为主。虽不如十年前金元时代地产足球那么强势,但在无形中,反而让民营足球回到一个正常的序列,即在确保可持续发展与竞技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,主要靠自身的原始积累滚动发展,这其实正是30多年前众多民营资本投身足球的初心。 而在不少地方提倡发展民营经济,应该由“大水漫灌”变为“精准滴灌”的今天,民营足球也将迎来新的考验。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,这也正是海牛队保级的最大意义。作为民营俱乐部的典范代表,在经历30年发展后,肩负着继续寻路的历史重任。
相关文章
最新评论